文章目录
  1. 1. 为何是拥抱变化
  2. 2. 规则是人定的
  3. 3. 我眼中的全栈
  4. 4. 哈尔滨->杭州->深圳

不想像好多人那样列个书单、看过的电影之类的,感觉好像豆瓣的文艺范儿。我这种俗人每年看的电影实在太多,现在更是每周都去电影院,没必要。一般看的书也都是技术书,什么“从0到1”啊“重构”啊之类的我觉得不适合我看,我的水平还没到达那个高度,现在就急匆匆去看反而浪费我的时间,先练好技术吧。

为何是拥抱变化

题目之所以是拥抱变化当然是来自阿里的馈赠。众所周知,阿里今年坑了不少宝宝,我也是其中之一。

其实这件事情很简单,我实习的时候,阿里股价大跌,市值蒸发,后来都跌破发行价。公司一般这个时候不裁员就已经很不错了,而阿里之前制定的校招计划却是3000多人,主管们拼命招人还没招满。阿里作为一家商业公司肯定是利益至上,根本不会有任何公司在这时候还谈情怀,于是校招就缩招咯。毕竟阿里觉得校招进来的应届生整体经验和水平不如社招的员工,内推和校招的好多都发 offer 了,又不好意思收回,那就降薪逼退。实习生就惨了,因为实习生只发了口头 offer,所以跟没发一样,随时可以不承认。这时候“聪明”的人要么拼命找上级去争取 headcount,每天刷脸;要么连夜撰写长文发内网或社交网站上把自己炒起来,让大家知道自己的价值。我在得知缩招之后根本就没在乎,因为我觉得这跟我没半毛钱关系啊,肯定不会裁我啊。但最后事实证明留下的都是“聪明”和聪明的人。

通过这件事我学到了很多,也看清了自己的实力。过去确实太高估自己了,其实自己真的很水。有时间应该多向产品和运营的同学们学一学为人处世、人际关系之类的哲学,为何人家都能滔滔不绝说上几个小时,而自己却只会闷头做技术写代码呢?写代码的不如写 ppt 的,写 ppt 的不如讲 ppt 的,讲 ppt 的不如听别人讲 ppt 的!哈哈,靠人脉和嘴来混社会肯定要比搞技术的宅男要好,我曾经很不屑这些,但这次进入社会,确实是被现实打败了。人类是群体社会,社交与输出思想、运营自己等等真的太重要了。

争取在 2016 年变得“聪明”起来。

规则是人定的

我一直自认为是个守规则的人,比较安分,也比较刻板。学院要求在同一家公司实习十个月,而阿里我们部门的 HR 却说无论是否能拿到 offer,接下来实习生都将暂停实习。各方都有各自的考虑,我夹在其中很是蛋疼。那时既不知道自己能否转正,又要因为阿里清退实习生而违反学院规定导致毕设延期。最终结果肯定是学院慢慢放宽条件,先是要求九月底之前找到下一家实习,后来又放宽了时间。这个过程是痛苦而又煎熬的,我退掉了三张机票,拒了 N 个面试。当我买好中秋回家的票后,网易游戏的 HR 告诉我通过了面试,一定要在回家当天现场面一次,虽然 HR 哥哥很热心的给我做思想工作劝了我一阵子,最后我只能拒绝。在那短短几天我经历了太多变化,我真的不想再拥抱变化了。

我是规则约束冲突中的牺牲品,损失惨重,无论是金钱还是时间,真的很惨重。如果早知道学院会网开一面,或许我当时就会淡定许多。妈妈常说:规则都是人定的,规则是死的,但人是活的。

那几天让我感动的是支付宝同事们的支持和理解,还有腾讯面试官(也就是我现在的主管)的热情。可能自己从小到大遇到的坎坷太少了,玩着玩着就长大了,还需要历练啊。但我依然不喜欢圆滑,那不是我性格,但岁月总会磨平人的棱角。

值得一提的是到腾讯实习后,阿里菜鸟给好多被拥抱变化的同学打过电话。我接到电话时说不上愤怒,只是觉得没必要再浪费过多时间,但出于礼貌还是没有找借口挂电话,但表明了自己不想去的态度。菜鸟说他们可以实习一年以上,他们的 HR 并没有要求清退实习生。再后来听说支付宝我实习大组的实习生都没留下,可能那个时候 HR 就已经知道结果了吧,我猜的。

我眼中的全栈

首先,我当过全栈,但都是被逼的。

技术方面,在学校里做个网站前后台,捅咕数据库,玩玩 Linux,做做 iOS 或 安卓,写写脚本,这特么谁都会点儿吧!单不说有些都是必修课程,有些都是做项目肯定用到的技能,没必要美其名曰什么全栈工程师。毕竟对于应届生来说这些都会略懂一点。

程序员如果会设计,懂产品,会做视频之类的,这才是全栈。

然而这样的全栈对于我来说完全是逼出来的,在支付宝实习时就充分感受到了。视觉给的切图不对,好我自己 P;交互做的动画自己都说不明白,好我自己设计动画;产品反人类需求各种改,我去撕逼。想当年参加比赛时拿着自己设计的 App 去演示,背演讲稿,用 FCPX 做视频,用 Prezi 做炫酷的“ppt”。这些全栈技能难道很牛逼么?一点不牛逼!因为入门太 easy,门槛很低,谁都可以!

当管理不够规范,或者沟通不够顺畅,或者真的是缺人时,程序员都会被逼成全栈的!

在小公司里全栈随处可见,因为规章制度和流程相对来说不够严,鼓励能者多劳。这样公司才能生存下去,多面手人才很受重视,一旦某个岗位人手不够全栈就能立刻补上去,可谓公司的中流砥柱。而在大公司,更讲究专业性,管理更加规范,职能分明。如果在大公司当全栈,又是 P 图又是编程又是去搞运营产品之类的,最后肯定是样样不精,对个人发展是极为不利的。因为你做的事别人都能做,而且别人更专业,而大公司那么多人,随便找一个人都能替代你的岗位。找到自己在团队中的位置的确很重要,要让自己变得很难被替代。

而我觉得技术方面的全栈是很重要的,趁着年轻时各种技术都玩一玩,感受下。在找到自己的方向后就把它弄精,往底层深入。其实时间长了就会领悟到一些深层次的思想和架构上的认识,此时看任何语言或是技术就都能透过外表看本质了。

我觉得一味的为了全栈的虚名而去不停的学新的语言和框架,是得不偿失的。只会去看文档,调 API,然后惊呼某某语言好牛逼啊一两行代码就可以怎样怎样之类的。这是人家牛逼而不是你牛逼,别沉醉其中了,重复去做门槛很低的事情并不值得开心,反而细思恐极,应该有危机意识。真的想在技术这行干下去,就要夯实基础知识,深入细节,领悟新的思想,总结一些架构。

所以我作为 iOS 开发,我会努力深入这行。但不代表我不去接触其他技术,毕竟上学期为了帮一个妹子做大作业还花了三小时现学的 Python 语法写了个爬虫;前一阵子直接上手 AppleScript 写了 TFSHelper;在支付宝实习时临时要我做安卓,现用 Android Studio 配置 gradle 依赖。很多技术都是入门简单深入难,想玩全栈可以在空闲时搞搞,但这毕竟是支线任务,要知道自己的主线任务是什么。当需要新开技能点的时候,不掉链子就好。

只是觉得最近发现全栈好火,就像之前的“干货”一样,凡是个什么阿猫阿狗分享会必然要说是“干货满满”,这年头要是不提“干货”二字都不好意思办活动了。同样,程序员好像不是全栈都不好意思出来混了。我佩服那些真正的全栈,写代码牛逼做设计也牛逼,做什么都有个认真的劲头儿,不敷衍不做作,不会为了全栈而全栈。

所以我觉得我并不是个真正的全栈。

哈尔滨->杭州->深圳

我是很怀念哈尔滨的,堪比我的第二故乡了,而且研究生的条件比本科好多了,更重要的是哈工大的食堂简直良心,失去了才知道珍惜,哎。我发誓等实习完回学校后我只吃食堂不定外卖,出去下馆子另说,毕竟老道外的那些百年老店还没去过几家。

研究生下半学期的课我逃了好多,好后悔哎,有几门课本来也可以逃的。找实习那阵子经常是上课突然来个面试电话,所以我经常坐在靠近后门的位置,方便出去接电话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最后拿了包含 BAT 在内六家公司的 offer,然后我就很少再刷 leetcode 上面的算法题了。

在没有在杭州体验过冬天的前提下,我觉得杭州与大连是我心目中很适合定居的宜居城市。然而据说冬天那里的人会冻成狗,但我在被阿里拥抱变化之前就离开杭州了,还被中介坑去将近4000元,日了狗啊。

杭州美女虽然多,但穿的少啊!深圳这么热,也不学学杭州,哎。

深圳的房价自然是不敢恭维,我喜欢住的离公司近一些,房租自然也呵呵哒了。但我觉得程序员把堵车的时间花在睡眠上还是很值得的。

深圳让我经历了最暖和的冬天,但很想回家过年啊!

最后,愿我们赚钱的速度能赶上父母老去的速度。

文章目录
  1. 1. 为何是拥抱变化
  2. 2. 规则是人定的
  3. 3. 我眼中的全栈
  4. 4. 哈尔滨->杭州->深圳